在恐慌不鏽鋼餐具的文章出現之後,我跟讀理工的老爺,討論了一下。他說這叫不鏽鋼,就是不會鏽的鋼。若會鏽,那是電鍍或鐵。接著我問了幾位男性朋友,他們講得一樣,不鏽就是不鏽,擔甚麼心呢?甚至我問在鋼鐵業工作的林同學,他大笑說,第一次聽說食品級不鏽鋼呢。
因為出現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說法,造成恐慌。所以我和鋼鐵業的林同學詢問,用比較合理而白話的方式,有些心得跟大家分享。
不會鏽的鋼就是好不鏽鋼
從事鋼鐵業的背景,表示他是專業,請別說是惡商來護航。林同學上班的公司很大,不是做鍋碗瓢盆的。不鏽鋼,就是不會鏽的鋼。編號系列是依據材料特性,不是好壞之分。3系列不是比2系列好,4系列也不是冠軍。
之前在找不鏽鋼水壺時,研究了一下。三光,金星,金冠賓士級,當然有寫食品級的304系列都很好。大家支持台灣製,減少碳足跡。斑馬是泰國貨,個人不欣賞。它隔熱的外層是塑膠,接縫或上側久會透熱,裝湯不甚理想。隔熱碗是空心比較輕。日本保溫罐越輕越貴。這跟是不是食品級不鏽鋼無關。
鋼是用鍊的不隨便還原出錳
我附的照片,是別人分享資訊,在不鏽鋼的製程,錳含量會被控制,不能完全取代其他。鋼是用鍊的,不是攪ㄧ攪。所以蘋果日報的訪問說明,錳要三千度才熔出,也有資訊說是兩百度。水的沸點是一百度,我想湯鍋或碗,不會裝到上千度。勿恐慌。
合金就是讓金屬穩定堅固。現在家家都有烘碗,不然也會晾乾擦乾,會濕到生鏽的可能性近乎無。
標準的200系列用在餐具沒有問題
不鏽鋼的資料中,202可為302替代品,當料理器具。甚至朋友查了以issf協會公告,標準的200系列用在餐具是沒有問題的。台灣的唐榮和燁聯二大不銹鋼廠在鎳價波動高價時,也曾生產200系列,但主要還是sus304和sus316為主。問題不是系列幾,而是一些中國的小鋼廠在作怪,製作不好的東西。200系列被稱為304的代用鋼,但不可用在化學製程上。如果是大廠生產的200系產品,用於食品安裝烹調,應該都安全才對。
黑油是製程中保護機台與不鏽鋼等級無關
所謂碗沾的黑油叫軋延油,是保護機台用。東西出廠前會擦拭,但不是洗。若洗還要再上油,擦拭就有防鏽美觀,不需補油。黑油其實和不鏽鋼品質無關。
另外有人提到他貿易商,五金行朋友說如何,視為專家。貿易商接美國單,會有規格,不可能不寫餐具的鋼的材料要什麼。五金行就只是家店,賣這麼多雜貨,一般對不鏽鋼沒研究。貿易商和五金行老闆,只是賣買東西的人罷了。有些事情,很需要科學論述,太多感情無用。
個人認為,別拿不鏽鋼碗裝醋當土窯雞烤,之後又泡水一天,應該都熔不出東西或生鏽。 不鏽鋼碗有洗淨曬乾不生鏽,就沒問題。
倒是部落客用電池液去測試含錳的方法,可能變成氣化的硫化錳毒氣,林同學是這樣提醒我的。
沒生鏽就是安全的
在後來的訪問中,醫生也講了,家裡的餐具只要不生鏽,就是安全的餐具。生鏽是氧化反應,會有鏽才有可能有東西跑出來。不鏽的表示合金安定,就安心使用。跟幾系列完全無關。
林同學告訴我,2系列不可盛裝化學藥劑,3系列不耐鹽的侵蝕。我說那照恐慌文的講法,含錳的餐具錳會釋出的邏輯,我拿304系列餐具承裝食物,湯有放鹽,304不耐鹽,那裡面的鎳鎘還是甚麼重金屬,不就會溶出了嗎??開玩笑而已啊。
新聞引用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130718/35158287/
資料引用
爸媽別擔心!不鏽鋼餐具錳超標「毒」害微乎其微
不鏽鋼餐具錳超標問題在台灣父母圈掀起一陣驚呼,許多家長經歷塑化劑等毒物風波後以為不鏽鋼餐具是給寶貝的好選擇,卻沒想過心中的「明智選擇」竟然也會有問題。
《親子天下》專訪台北榮總內科部臨床毒物科主治醫師楊振昌,以3個簡單的問題為父母們提供面對這次事件的對策。
Q1如果我的孩子已經用了不合格的不銹鋼餐具,對他會有什麼毒害?會有什麼症狀呢?
楊振昌醫師:不鏽鋼餐具的種類相當多,其品質好壞是影響是否可能釋出內含金屬(譬如鐵、鉻、鎳、及錳等金屬)的最主要因素, 一般食品級的不鏽鋼(譬如常見的grade 304、18/8 或 18/10等級的不鏽鋼;18/8的18指的是鉻的含量百分比,8指的則是鎳的含量百分比)因其具有耐高溫及抗腐蝕的特性,因此可能釋出的各類金屬含量應該都很低,也不致於危害人體的健康。當然如果使用的是品質較差的不鏽鋼,就不一定能保證不會有過量的金屬釋出。
在不鏽鋼可能釋出的各類金屬中,鐵為人體必需的元素,除非極大量的釋出,才可能導致腸胃道症狀(如噁心、嘔吐、腹瀉);更嚴重者則可能產生肝毒性及其他症狀,但衡量不鏽鋼的品質,此種可能性應該是微乎其微。
至於鉻也是人體必需的元素,當然在大量口服暴露六價鉻(相較於六價鉻,三價鉻的毒性很低)時可能對人體產生腸胃道刺激、潰瘍及貧血等毒性。勞工如果長期大量吸入鉻蒸氣,則可能導致肺癌,但以不鏽鋼的使用狀況,罹癌的可能性應不致於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