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96109_1245848292130006_8972678354017053356_n.jpg

    「有一種冷叫做路人覺得你冷」,這我是同意的。以前揹小孩時常遇到這種路人,我會指著寶寶給她看跟他說,寶寶趴在我這37C的暖爐上,都流汗了。大概這樣有圖有真相的解釋完,對方都會笑笑的,也相信他以後不會再這樣做了。

 

「有一種冷叫做你媽覺得你冷」,我不喜歡這句話,總含有一種貶低母親照顧孩子的意味。因為小孩短視只有眼前,沒有後來。如果是持續行動還好,若是等下是不動而且室內有空調,就很慘了。所以我家如果要搭交通工具,無論是區間車還是巴士,我一定要確認有帶外套,厚薄無妨。

 

    因為「有一種冷叫做你等下才會冷」。這種體驗必須是經常帶孩子,以搭乘大眾運輸或雙腿當交通工具,進出公共場所的家長,才會心有戚戚焉。畢竟兒童生病對於家長而言,都是一件麻煩的事。

 

    以前住日本時,我讓孩子穿很少,冬天也是短褲一條。因為日本室內有暖氣,外出靠開車,餐廳超市都有暖氣。真正要在路上行走時,上身的厚外套擋風保暖就好。在台灣太潮濕了,而且新竹的風大,不穿件外套真的很難出門。

 

    國中少女的學校,要求冬天穿外套時,拉鍊必須拉起來。這樣也好,只要有外面那一件外套當制服辨識,裡面穿短袖或便服,其實學校就當成眼不見為淨,家長不用天天追著長袖運動服洗。當初我幫大孩兒買的外套,裡面是有可拆卸的毛背心,不過她很少這樣穿,都只是單一件。輪到國中少女穿時,除了加上毛背心之外;為了時尚,在短袖運動服之外,她還會穿上一件連帽外套,然後把綠色帽子外翻在紅色校服外。

 

    這下變成我問她,你這樣不會熱嗎?國中少女說:「中午睡覺時,這樣蓋比較暖。」大孩兒當年是不願睡午覺的,所以就直接被輔導室叫去出公差。

 

    「有一種不冷叫做你爸害你冷」,是我昨天聽到的。大孩兒去跟朋友取物,回來說朋友要趕著去看醫生了。因為早上出門前,她問她爸天氣怎樣?她爸說不冷啊。

 

    所以選擇穿裙子上學的她凍了一天。

 

    這個狀況在我家倒是不會發生。我在客廳放了一個溫度計之外,也是經常叫她們開門去外陽台感應一下,就知道天氣如何了。

(以上是主婦在地球)

(以下是翁太在月球)

    每天洗衣服的時候,看到兩小換下來的衣服,讓當媽的有點錯亂? 現在是 ??? 季節。台客少女是輕薄短,台客弟是發熱衣加厚棉T。姐姐是破褲,弟弟是內刷毛運動褲。 這樣判斷好像太武斷,抬眼看窗外,藍天白雲,陽光燦爛,以台中標準來看應該是32C ,查驗一下手機,真的是32度,但是是32F...。窗外真的剛飛過一群烏鴉...

 

    剛到這裡的那陣子,孩子回家常抱怨,她們在學校熱翻了,老師也寫了 email 來提醒我,別讓孩子穿太多去學校,尤其是別給孩子穿太多傳統的棉製品。因為學校裡開暖氣,台客弟一動起來,滿身汗,棉衣濕了不容易乾,他脫了好幾件都是濕的。我喜歡棉質的衣服,因為這裡太乾了,化纖衣物容易起靜電,我被電怕了。搬家時帶了很多原棉的衣服,買的時候貴森森,捨不得丟,又怕孩子冷的包粽子穿法,好像是害了小孩。台客少女剛上中學時,還老老實實的穿三套件,內衣,薄T加套頭連帽衫,一副 nerd 貌,她們幾個死黨還有一個群組叫 nerd club。她回家跟我抱怨最多的就是她的同桌有個白人女孩,老愛穿大領口的衣服,又怕曝光,就把衣服往後拉,露出整個背。套用台客少女的原話就是: 她幹嘛不多穿一件背心在裡面,或買小件一點合身的,這樣露來露去的,不穿不脫的是怎麼樣啊?當時,我還暗自慶幸,沒想到... 不是不報,時候未到啊!

 

    今年雪下的少,二月開始幾乎每天都是陽光普照的大冷天,室外經常是零度上下,清晨陪孩子等校車,我都穿上長外套,拉鏈拉到下巴,連校車司機都笑我太誇張。看看旁邊的孩子,有穿短褲的,有穿風衣的,有穿七分緊身褲的,我就像穿越時空季節的巨大怪咖一樣的存在。台客少女離我遠遠的站著,穿一條薄薄的內搭七分褲,短裙和薄棒球外套,目測外套裡面是短袖T ,歐巴桑我捏捏口袋裡的暖暖包莫名的杯桑...

 

    台客弟弟穿的多一點,不是因為他怕冷,也不是他怕我,而是這裡午餐後習慣把孩子趕到戶外活動。只要有太陽,就算戶外溫度是零下,孩子們也都到外面去曬太陽。三十分鐘,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穿外套跑跳不易,他選擇穿厚一點,吃午餐時也不必帶著外套,圖方便。他穿發熱衣和厚棉T 在外面跑跳也不冷,舒服更不怕把外套搞丟,被媽媽罵。

   

網路笑話說:有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大家想起從小到大,被媽媽逼著穿外套的情景都會心一笑。但,也都明白,媽媽的愛就像外套啊!是溫暖的保護罩,不只是怕妳著涼,更多的是關心。就像朱自清爸爸的橘子啊。孩子,妳們長大就會懂的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主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